English

敦煌,真会离我而去吗

2000-08-06 来源:生活时报  我有话说

本报讯(记者 赵建国)驰名世界的人类文化瑰宝敦煌石窟仍在不断受到新的挑战。第156窟唐代壁画的墨书《莫高窟记》,60年代尚清晰可见,如今已经消失。如果用1908年和40年代拍摄的照片与今天的一部分壁画比较,衰变的情况让人叹惋。已经诞生1600多年的敦煌石窟艺术,它还能存世多久?记者就这个令人揪心的问题,采访了敦煌研究院院长樊锦诗。

曾经有人断言,由于自然规律的作用,敦煌石窟艺术将在1000年后消失。樊锦诗首先对此表示,她不认同敦煌石窟艺术将在1000年后消失的说法。但这位把毕生感情倾注于敦煌学研究的学者,又以科学的理性态度说,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产生、发展、衰退和消亡的过程,敦煌石窟艺术也不例外。敦煌石窟内的彩塑佛像是用泥土、麦草和木头作材料制成的,壁画的颜料主要是矿物质。按照自然规律,这些东西都会慢慢衰亡。敦煌地处戈壁之中,虽然干燥的环境使艺术瑰宝得以保存下来,但风沙等恶劣的气候又对石窟艺术造成了破坏。自元代以来的几百年,敦煌石窟由于无人妥善保管,各种人为和自然的损坏,使石窟艺术出现了许多病害。敦煌研究院有一支科研保护队伍,做了大量的工作,但能够做到的只是使石窟艺术延年益寿。她说,从内心来说,我们希望敦煌石窟万寿无疆。运用高科技手段也许会对其保护有些帮助,然而物质的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,我们只能尽力去做好,并希望子孙后代也尽力,那才能使敦煌石窟艺术保存的时间尽量长一点。

新中国成立以来,国家为抢救和保护敦煌石窟艺术倾注了无数人力和财力,进入80年代之后,敦煌更是进入了国际合作和科学保护的新时期。敦煌研究院运用数字摄影测量技术,将珍贵壁画和文物的信息进行全方位的计算机存储;同时采用现代固沙技术,使窟区的流沙减少了70%;并在莫高窟设置高科技仪器,全面监测和分析其环境状况,为科学保护提供了依据。有的专家还指出,现代科技的发展,往往会使文化遗迹的生存产生意想不到的奇迹,比如,没有科学的保护,恐怕敦煌艺术早已不是今天看到的样子了。因此,我们寄希望于科学的发展,现在,最重要的是尽可能地做好保护工作,以争取时间。由于参观者过多带来的二氧化碳和水气也会给壁画造成损害,专家们建议,对敦煌石窟进行封闭式的管理,对于没有学术需要的一般游人来说,看一看复制的石窟艺术同样能了解敦煌。

据悉,敦煌研究院已将最有艺术代表性的8个石窟按原样复制在陈列中心,壁画临摹者是段文杰、史苇湘和常书鸿夫人李承仙等著名敦煌学者,复制石窟的艺术价值,已达到准文物水平。

据了解,去年敦煌的中外旅游者已经达到30多万人,今年仅5月1日的旅游人数就达到1万多人,有关部门预计今后到敦煌的中外旅游者还将大幅度增加,所以开放与保护的矛盾显得十分突出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